阿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数据文化的演变经历了7个阶段,下面进行详细介绍。
1.不相信数字化的能力
阿里最早提出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时,很多人是不相信的,一些业务部门和关键决策人持反对意见。因为业务部门背着业绩指标,他们需要用更稳定的方法去完成业绩。但是,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整体战略,业务部门不得不一边在数字化创新的路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一边承担业绩压力。在不能确定数字化转型是否能成功时,就会对转型效果持怀疑态度,担心业绩受到影响,而高层又要求数字化转型工作不能影响业绩。
2.排斥数字化
业务人员排斥数字化的原因很多,阿里规定各部门要尝试用数字化方式做业务,业务人员拿出一部分精力配合这样的创新,但是在创新过程中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。这是因为一开始以管控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是错的,让IT做DT的事情,业务部门花了很多精力配合数字化工作,但效果又不是很好,还使得业绩受到影响。
3.机械性地应付数字化
配合数字化创新是组织下发的硬性任务,而各个部门都有重要的工作要完成,这时有人可能就想应付了事,这种情况往往是最可怕的。
4.产生数据应用的意识
在这个阶段,数据起到的更多是辅助作用。业务部门能够感受到数据的价值,可能是因为在一两件事情上数据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在这个阶段,业务人员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解决问题,只在某些时候会想到结合数据。阿里在这一阶段萌生了数据信仰文化,一旦公司上下对数据有了信心,数字化发展就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,也就是所谓的以数据为主导阶段。
5.以数据为主导
这一阶段在阿里内部被称为数据化运营。业务部门遇到问题或者想要进行业务创新的时候,都会优先想到用数据的方法来提高效率,他们会把机械性的工作交给数字化应用处理,集中精力做更有创新个性的事情。在这个阶段,业务部门有了数字化运营的意识,会主动用数据的方式进行业务创新。在这一阶段,数据方式和传统方式在业务中各占一半,但对企业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了。能否进入下一阶段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数据响应是否足够快、足够灵活。
6.离不开数据
到了这一阶段,业务创新基本上离不开数据,也可以说大部分工作都已经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了。阿里将自己定位为数据公司,也有这方面的原因。可以说,阿里一旦离开数据,便没法正常运转了。在这个阶段,阿里的整个组织都十分依赖数据,各部门工作效率都非常高。企业上下已经习惯了用数据来解决问题,碰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优先想到用数据解决,其次才是用人工解决。这种数据应用的状态贯穿到下一个阶段就会发展为数据信仰。
7.形成数据信仰
不管是经营当前的业务,还是开拓一个新的业务,甚至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或者事业部,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,所有人都会潜移默化地用数据的方式开展相应的商业活动。
犀牛云·解决方案以“助力企业独有智慧”为使命愿景,拥有IDC、ISP、SP、呼叫中心许可证、双软认证、高新技术认证。8年来先后为近420多家大型企业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、物联网集成、电子商务、软件开发、APP开发等解决方案服务,并获得一致赞誉。未来,犀牛云·解决方案将凭借独创的“TPC可视化解决方案开发模型,以帮助客户成功为己任,帮助更多企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浪潮中抓住机遇,走向辉煌明天!
扫码关注犀牛云
了解更多资讯,欢迎致电犀牛云全国统一销售热线:400-0998-667